陈新武:创建不止步 文明正当时
发表时间:2018-10-23来源:中国文明网

  记者:陈市长,您好!欢迎做客中国文明网。

  陈新武:您好。

  记者:提到湖北十堰,人们会想到武当山、丹江水、东风汽车,今天也请您给网友介绍一下十堰。

  陈新武:十堰应该说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1969年开始建市,到明年才50年。十堰在湖北省西北部,与陕西、河南、重庆交界,地处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现在版图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万。十堰有三张“名片”。第一张“名片”是仙山,就是您刚才讲的武当山。以武当山为代表,十堰全境风景优美。第二张“名片”是秀水,秀水也称为丹江秀水。1958年,毛泽东同志决定在汉江的支流丹江(现在的丹江口市所在地)修筑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的水源地,北京73%的用水都来源于我们“南水”。第三张“名片”是汽车城,十堰是因车建市,市因车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十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记者:改革开放四十年,十堰一定有很多新变化、新面貌以及新气象。我们先听听市民们的切身感受,来看一段短片……听到十堰人民的心声,作为一市之长,您一定很有感触。

  陈新武:我非常感动,为我们市民对城市的感情而感动。这四十年来,我们这个城市至少在四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第一,城市的格局、城市的空间有很大的变化。1978年,城市的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万。到2017年,我们的城市已经是107平方公里,人口102万。我们现在已经向汉江边发展,由山城向山水城迈进。

  第二,这个城市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978年我们的GDP大概是7个亿,到2017年是1632亿。从汽车产业来讲,1978年的产量才是5000辆,2017年产量达到62万辆,而我们的能力是年产100万辆。

  第三,整个城市的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四十年前全国的生活水平都比较低,包括十堰。现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很高,尤其是生态环境非常宜居、宜业,这在短片里有一位市民也提到了。

  记者:宜居、宜业、宜旅、宜游。

  陈新武:为什么讲宜居?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教育、卫生资源非常好,在湖北省范围内,十堰市是除了武汉以外,拥有三甲医院、本科院校最多的一个城市。

  第四,四十年也是我们熔铸城市精神、形成城市精神的过程。为了建二汽、建丹江口大坝,有将近二十万外地人来到十堰;为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我们有四十七万人迁徙到他乡,所以这个地方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这是我们城市精神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奉献、担当,为了建丹江口水库,我们整个城市有1/7的人口移民,另外有1/4的耕地淹没在水底。同时,十堰位于秦巴山区,六个县市都是在山区,有非常纯朴的秦巴民风,有朴素、坚韧的精神。所以说,这四十年的历程,也是我们开放、包容、奉献、担当、朴实、坚韧的城市精神熔铸的过程。

  记者:我们了解到,这四十年中,十堰不仅凝聚沉淀城市精神,还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陈新武:对。

  记者:这个过程中十堰做了哪些工作?看到了怎样的文明风景?

  陈新武:十堰的文明城市创建可以说是起步很早,实际上是从1989年开始的。我们当时遇到了一个“富裕之后精神怎么办”的问题。我记得198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了一篇长文章,标题是《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讲的就是我们十堰市竹山县罗家坡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罗家坡村有绿松石矿,当地老百姓也非常勤劳,勤劳致富了以后,反而村容村貌,尤其是一些老百姓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追求都在滑坡。当时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在十堰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在竹山县。正好那一年,198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文明城市竞赛活动,所以十堰市就以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为发端,从1989年就开始了文明城市创建。十堰连续四届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相当于已经有十二年在无限接近“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这个过程中,十堰也创造了很多自己的做法,就像您刚才讲的,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独特的风景。

  在农村,我们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创建活动,创建活动就是把农户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指标设了十颗星,比如致富星、勤劳星、法纪星、诚信星,还有孝道星等,你做到哪一样,我就给你贴哪一颗星。通过“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创建,整个十堰的农村精神面貌大大改善,秦巴纯朴的民风和文明的新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时代新风——这是在我们农村的变化。

  在城市来讲,我们去年就在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开展了“礼让行人”的活动。整个机动车行业,不管是公交车也好、私家车也好、公车也好,在过斑马线的时候,只要见到有行人,都要礼让。这在十堰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在今年5月份和6月份,我们的公交车司机礼让后得到了路人的鞠躬致谢,一次是礼让老人、一次是礼让了小孩。这些画面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传开了,大家看到后都是一片赞誉。在城市,公交车秩序的管理、交通秩序的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痛点和难点,车辆管理有序的背后折射的是文明素质的提升。

  记者:我们了解到,十堰市在破除市民的不文明行为上也有一些好做法,比如开不文明行为处罚单。这方面我们还做了哪些工作?

  陈新武:第一个就是要“管”。文明的形成,历来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历练和习惯养成,必须要有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个规则靠人们自然而然地执行是很难的,这就必须要管、要罚。比如说全国都在进行诚信体系建设,老赖不能坐飞机、不能坐高铁,这就是一种“管”。对于交通秩序,我们也都是依法依规在管。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啄木鸟志愿队”,给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打钩,然后把这个清单交给他,这个“罚单”不是罚钱,但是能够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

  记者:所以它被称为“精神罚单”。

  陈新武:另外更重要的,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在于“教”,既要“管”也要“教”,这个“教”就是教育、教化,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些好的典型、道德典型,用我们身边的好习惯来教育、引领大家。我想“管”和“教”是我们文明创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手,这两手都要硬,不能一手软一手硬。

  记者:新时代,我们十堰的文明创建工作有哪些新的打算?

  陈新武:我打个比方,我们十堰是“坚守了29年的奔跑者”这29年来,虽然我们的文明城市创建没有“达标撞线”,但是这29年来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记者:在路上收获了成长。

  陈新武:首先还是要坚定目标,不管以后的路怎么走,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不能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要坚持常态化创建,就是创建所有的目标、所有的路途不是为了迎检,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把创建工作深入到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以及市民教育当中。

  第三点,创建要对标对表,现有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非常科学、非常严密,我们要对照要求,系统推进。

  第四点,我们要向先进发达的地方学习,我们要把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理念作为十堰的学习和追求对象。

  第五点,必须始终把创建为民、为民创建作为依归,只有这样,才能把创建工作具体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把创建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打通起来,使创建工作和其他工作不是两张皮,也不是一手软一手硬。

  我们一定会按照这些要求来做好。

  记者:创建不止步,文明正当时。祝福十堰,感谢市长接受我们的采访。(记者:党建 摄像:刘鲲鹏 林和 编导/剪辑:高晟寒 监制:邓植尹 责任编辑:王小伟)

责任编辑:王 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