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内蒙古准格尔旗:志愿服务传递“文明范”
发表时间:2022-05-26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走进内蒙古准格尔,你就会欣喜地发现这里汇聚着多种色彩:碧空万里的“准格尔蓝”,协调发展的“生态绿”,处处可见的“志愿红”。

  一袭红马甲,一颗火热心,他们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服务,用爱绘就“幸福之城”的温暖底色,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农村的田间地头,那一抹鲜艳的“志愿红”频频闪现,从理论宣讲到交通引导,从帮扶助困到疫情防控……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身穿红色马甲的背影,温暖了这座城,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志愿之风的吹拂,在为城市注入文化内涵的同时,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一言一行,引导群众自觉成为文明实践的践行者、宣传者。

  从“一抹红”到“一片红”,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志愿服务精神无限传承。目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共有54800多名志愿者、160支志愿服务队伍、307个志愿服务项目,服务总时长2054048.7小时。

  强队伍,激发志愿服务新力量

  5月8日,准格尔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准格尔旗领航学习小分队在湖东智慧公园联合开展“永远跟党走· '喜迎二十大 奋斗新征程'”空中宣讲活动。通过无人机录音喊话功能,宣传党史知识、党的政策、习言习语、红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等主旋律内容。

  5月12日,十二连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免费为天顺圪梁村发放、施撒有机肥,进一步改善耕地土壤,确保农作物增产增收,为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像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准格尔旗每天都在开展。

  准格尔旗积极探索建立部门“主建”实践中心“主战”、宣传部、文明办牵头抓总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利用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调度系统、新时代志愿服务点派单系统、“志愿北疆”志愿者注册系统,不断优化整合各类登记注册平台以及旗内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各平台数据互联互通、高效利用。

  通过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实体化建设,选优配齐各所、站工作力量。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创新打造群众喜爱、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开展理论宣讲、文化辅导、科技培训、法律咨询、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通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个理论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志愿服务围绕百姓所需,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准格尔旗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健全完善注册培训、需求对接、项目运行、嘉许回馈等制度,推动志愿服务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截至目前,全旗注册志愿者人数达54899人,其中五星级志愿者123人,志愿服务组织160个。2017年至2021年年底,命名表彰旗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56名,志愿服务先进组织、项目和社区14个;吕海英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优秀五星级志愿者,准格尔义工协会获评为全国四个100最佳组织,“助学·筑梦·铸人”获评为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授人以渔”项目被评为全区“我帮你”志愿服务大赛一等奖,13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受到自治区表彰,11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受到全市表彰;8个志愿服务站点成为全市志愿服务示范站点,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2个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项目。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志愿者不断播撒着文明的种子,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创形式,打造文明实践亮品牌

  志愿服务,弘扬文明新风,描摹文明底色,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添彩。扶贫济困、助老助残、教育助学、社会援助、社区、乡镇服务、环境保护、社团交流等有准格尔义工协会、阳光志愿者协会;道路救援、抗洪抢险、民兵应急、军事训练等有准格尔旗安达救援队……各个领域都可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准格尔旗结合全旗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事主题实践活动”为落脚点,以群众最需求的问题入手,推动“我帮你”志愿服务融入各基层党组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我帮你”品牌实践活动为抓手,有效发挥1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常备志愿服务队力量,组织开展宣讲、咨询、文化演出、义诊、义剪等活动,让文明实践惠及基层群众。组织全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备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就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运行及志愿服务工作以及文明实践微信小程序等方面内容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业务知识培训会。通过实施“礼让交通劝导”、“青感恩、学孝道”等志愿服务项目,着力解决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青年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推动准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化、常态化。

  小善渐而大德生。志愿者,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汇成一股力,聚成一缕光,照耀着准格尔这座文明城。志愿服务精神,正日益成为城市的精神气质,弘扬与涵育志愿服务精神的文明美景绵绵不绝、处处“花开”。(贺瑞红)

责任编辑:杨 学静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