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文明新风拂面来 和美乡村入画卷-中国文明网
山东省寿光市:文明新风拂面来 和美乡村入画卷
发表时间:2024-02-27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胃暖心更暖的“幸福食堂”,充满“现代味”的文明婚礼,饱含“乡土味”的文体活动……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引领,聚合城乡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系列接地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持续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塑形铸魂,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礼堂为老年人开展文艺服务。

  孝老爱亲

  凝聚乡村文化振兴正能量

  “快来坐下,一会儿就开饭了!”上午10点半,孙家集街道东马疃村村民付成仁来到位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幸福食堂”,招呼老朋友一起等待11点开饭。午饭花了1元钱,付成仁吃了馒头、肉沫南瓜、炸鱼、蛋炒圆葱,喝了一碗玉米粥。“馒头热乎乎的,菜炖得很烂,我吃着很可口。”他高兴地说。

  2021年11月,东马疃村建成“幸福食堂”,每天为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80岁以上老人每餐1元钱,90岁以上每餐5毛钱。目前,全村共有23位老人享受了这样的待遇。“我父亲可喜欢吃食堂了,都是新鲜饭菜,还可以和老伙计拉拉呱。老人心情好了,我们也省心。”付成仁的儿子付文国说。

  东马疃村还建设了“四点半学校”,孩子们放了学,可以一块在“四点半学校”里玩耍学习。“我们下班较晚,孩子放学后先去‘四点半学校’,那里有志愿者照顾着,非常省心。”说起村里办的民生实事,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孩子们在“四点半学校”学习玩耍。

  近年来,寿光市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日常小事入手,围绕孝老、敬老、爱老、养老,在金马寨村、屯西村等100多个村建成了“幸福食堂”,常年为老人提供1元餐、免费餐;村村还举办敬老饺子宴,参与志愿者9万多人次,惠及老人20多万人次。每逢有老人过生日,村“两委”和志愿者上门给老人送蛋糕、陪老人拉家常……种种有温度、暖民心的文明实践活动,架起了一条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撑。

  移风易俗

  培育乡村文化振兴新风尚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在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新人手拿结婚证,在庄严的国徽下宣读结婚誓词。该仪式是寿光市婚姻登记中心为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结合婚俗改革采取的创新举措。

  提倡喜宴控制在10桌以内,每桌费用控制在800元以内,反对租用豪华婚车讲排场、过度装饰婚车……寿光市通过婚姻家庭辅导、结婚登记颁证创新、规范喜事新办标准等方式,大力开展婚俗改革,逐步让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新风成为社会主流,推动文明婚俗理念深入人心。

新人在宣读誓言。

  以文化人

  提振乡村文化振兴精气神

  在文家街道桑家庄子村有一条“博士街”,因连出6位博士生而闻名,这也成为全村人的骄傲。“一条街上出了6位博士生,这就是我们村的文化特色。”村“两委”成员桑文生表示,自立村以来,该村祖祖辈辈重视教育,文化氛围一直非常浓厚。

群众在文明实践大舞台进行排练。

  为营造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给村民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村里专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曲艺戏堂”,同时配备专业舞台和音响设备,方便京剧爱好者排练节目和演出。除曲艺戏堂外,文明实践站还设有“幸福食堂”“乡村大舞台”等,开放了科普室、文体室等多个功能室,让村民们在闲暇之时享受惬意生活。

  寿光市大力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发展,连续6年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周末群众大舞台、千场公益巡演、“跟我学艺术”全民艺术普及等活动,实现基层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全年不断线。目前,培训各类城乡文化人才25000多人次,培育发展庄户剧团200多家,建立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年送戏1200余场、送电影11000余场,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供稿:山东省文明办 潍坊文明网)

【责任编辑: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