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中秋味道” 潍坊市民情意浓浓过中秋
发表时间:2019-09-11来源:潍坊文明网

  中秋是一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长期积累的情愫就在此刻的相聚中慢慢舒展。又是花好月圆时。如果用一种味道来形容中秋节,你会想到什么?是圆圆月饼,甜甜的味道?是团圆时刻,幸福的味道?还是千里共婵娟,浓浓思念的味道?为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潍坊文明网于近期组织开展了“我家的中秋味道”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广大网友晒晒自己的中秋味道,聊聊自己的中秋故事。

活动截图

  活动自开展以来,潍坊文明网注重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一方面,潍坊文明网在新浪微博开设#我家的中秋味道#话题,邀请广大市民朋友晒团圆、秀幸福、说习俗,记录分享自己的中秋时刻,共同品味传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习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潍坊”微信平台以采访、诵读诗词的视频形式,邀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师生一起分享家乡的中秋习俗。  

  网友分享中秋“味道”:最令人回味的“五仁”

家里的团圆饭最美味

具有山东特色的团圆饭

  网友@文明临朐:如果用一种味道来形容中秋,我觉得那一定得是“五仁味”。记忆中的中秋节,妈妈会做一桌子美味佳肴,而餐桌的正中央必会摆放一盘罗列整齐的五仁月饼,吃了月饼,这一年就会平安喜乐。到如今,月饼种类和口味已是异彩纷呈,冰皮月饼、流心月饼、蛋黄月饼、鲜肉月饼、榴莲月饼等,虽然都能吃得惯,却还是五仁月饼最令人回味无穷。 

  网友@基建投资飞飞:又到了千里共婵娟的日子,记忆中孩提时的中秋,是一人分一块甜甜的月饼,是跟小伙伴儿在胡同里游戏,是秋夜里仰望夜空点点繁星,是一家人围在饭桌前团圆的日子。如今,我和姐姐已远离故乡,许久听不到那熟悉的乡音了,更是很久没有在这个月圆的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了。每年的中秋夜晚,身在异乡的我便会仰望着天空那一轮明亮的圆月,心里惦念着的,是故乡的父母和那一口甜甜的月饼。明年,明年的中秋,但愿可以回家。 

  网友@潍坊市教育投资集团孙倩:月是故乡明。这些年无论在哪里,我总是在八月十五那天赶回去,和家里人围在桌子边吃团圆饭,有羊肉汤、大闸蟹、清蒸鱼……吃在嘴里,香在心里。 

  网友@可爱的是我:天悬银盘,月洒清辉。每逢中秋佳节,团圆与相思总能触碰心尖。在外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到家人的重要。虽然没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但我们约好了,中秋夜各拍一张月亮照发到家人微信群里,这样就相当于我们一起赏月了。 

  诵读经典诗词 感悟家国情怀 

  老辈人期待团圆,而年轻人却奔走在他乡。本次活动中,潍坊文明网还邀请了部分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师生们诵读古典诗词,共同分享家乡的中秋习俗。采访过程中,常年待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表示,今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原本没觉得中秋节多么重要,直到离开父母,才愈发理解“团圆”的真正内涵。学生们介绍,现在网络联系非常方便,但还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坐在一起最有气氛。在外求学,吃月饼是意境,更是一种对团圆的向往。 

 

活动邀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诵读古典诗词中的中秋节

  网友@娜哪:作为军人家属,丈夫几年都没回家过中秋节了,我家中秋节总是思念的味道。可俗话说:有国才有家,国泰才能民安。作为军人家属,我自豪!他在外保卫好国家,我在家照顾好我们的小家。 

  网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_王磊:十多年前,大学毕业,我毅然回到了故乡潍坊工作。十多年来,中秋节都是在家陪伴父母度过。今年佳节,恰逢学院新生军训,恐怕是工作后第一次不能与家人吃团圆饭。因为成百上千的学生需要我们陪伴在他们的身边,感受佳节家的温暖! 

  网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赵燕:举头望天上明月,低头享团聚时光!每年的中秋节,不管再忙再累,晚上都必须赶到父母身旁,陪伴他们度过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到他们脸上的微笑,就是中秋团圆节最甜蜜的味道。 

  网友@A Superman:从前,总想着要尽量远离父母,可这种情况真的实现后,我才明白,没有什么比“团圆”更重要。父母在,不远游。 

  地方民俗受热捧 掀起市民做“月”热潮 

  中秋月满人情浓,学做月饼共真情。中秋节来临之际,潍坊当地居民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都要擀面、捏面,在面饼上进行各种图案的加工,做成各式各样的“月儿”(一种面食,呈满月状,寓意吉祥如意),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近日,在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芙蓉街社区,居民们聚在一起制作特色食品“月儿”。李家街社区也组织辖区居民上了一堂趣味横生的月饼烘焙课。在活动中,大家享受到亲自动手的快乐,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中秋节的含义,既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也增进了邻里感情。参加活动的居民表示,亲手做月饼,与月饼真正地亲密接触,在月饼中品出了中秋特有的韵味。

 

芙蓉街社区居民们聚在一起制作特色食品“月儿”

  网友@酸枣酸的很:“念月儿了,念月儿了,一斗麦子一个了”,这是小时候广为流传的儿歌。作为潍坊的特色习俗,奶奶蒸的“月儿”是我儿时印象中最深刻的中秋味道。那时夜幕降临,我就拿着奶奶做的“月儿”,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比赛,看谁家的“月儿”做得好看。 

  网友@不开心525:我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姥姥就忙活着给我们做“月”,也有的是母亲做。那时候,各家各户都忙活,主妇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把“月”做得非常漂亮。但我一直觉得做“月”太麻烦了,一直没有跟长辈们学,现在想想确实有点可惜。   

  网友@邵小姐:“月”的做法并不难,人人都可以学会。现在条件好了,在不少超市里都能见到“月”。但我还是坚持自己亲自做给家人吃,我觉得这种传统习俗应该传承下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年的中秋假期,潍坊处处流动着欢乐的音符。远在他乡的游子也纷纷回到家乡,与家人齐聚一堂,共享团圆。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市民更倾向于在团聚中享受亲情,在团聚中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感受家国情怀。中秋节其实是一个传统文化大课堂,我们可以在传统节日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尊重和敬畏,使其在新时代仍能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路 弘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